当前位置:健康保健
发布时间:2020/11/26 来源:南京健康教育网 浏览:5354 次
冬三月草木凋零、冰冻虫伏,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,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。因此,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当讲“藏”。此季节正是人体休养的好时节,人们应当注意保护阳气,养精蓄锐,做到早睡晚起,等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。使意志如伏似藏,要似有难以告人的隐私那样,又如获得心爱的东西一样愉快,同时要注意避寒就温,不要让皮肤开泄出汗,导致闭藏的阳气频频耗伤,这就是冬季闭藏养生的方法。由于人体阳气闭藏后,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就较慢,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—“肾”来发挥作用,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。冬季时节,肾脏机能正常,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,否则,即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产生疾病。因此,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“养肾防寒”,以下四点是贯彻这一原则的要点。
一、精神调养。
中医认为,精、气、神是人生命的灵魂。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与坏,首先是由人的神态和神采、举止气度表现出来,因此精神养生就更加显得重要。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,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,当处于紧张、激动、焦虑、抑郁等状态时,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。同时,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。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,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、懒散嗜睡、昏昏沉沉等现象,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。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,尤其是女性。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,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,另外,还可以多参加休闲娱乐活动,如跳舞、绘画、练书法、欣赏音乐、访亲会友,这样既可以消除冬季的低落情绪,有利于振奋精神,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。
二、饮食调养。
冬季气候寒冷,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、能量消耗、基础代谢都需要更多的热能来维持。冬季又是人体“藏”的时候,于人体储存一定的热量,为来年的“春生夏长”做好准备。寒为冬季之主气,因为阴邪最易伤人元气,人们冬季常说的“岁寒”乃是人体受到寒流的袭击,使人体内产生了“能源危机”。冬寒时节,机体处于封藏状态,阳气不致妄泄,脾胃机能亦较健旺,因此,这时正是养阴滋补的大好时机。中医认为“秋冬养阴”,既不宜食用生冷之品,也不宜食用燥热之品,最宜食用滋阴潜阳、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。因此,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应该是“藏热量”,也就是保阴潜阳。因此,冬季宜多食的食物有羊肉、狗肉、甲鱼、黑木耳、芝麻、鹅肉、鸭肉、萝卜、核桃、栗子、红薯等。不可食用生冷食物,宜食用菠菜、胡萝卜、青菜、豆芽等新鲜蔬菜。
另外,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时节,民间有“冬季进补,开春打虎”的谚语,尤其是冬至日后进补最好。此时进补,药力易于蕴藏而发挥效能,是虚弱之体调养的最好时机。冬季饮食宜少咸增苦,以养心气。因为冬季肾水正旺,咸属水、心属火,多食咸味则助水克火,令心受病。心属苦味,多食苦味之品,以保心肾相交。所以,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,以助心阳。冬季起床后可先进热饮,如乳酪莲子桂圆枣汤之属,以益心脾;或饮醇酒,以鼓舞胃气。由于冬季活动减少,人体新陈代谢减慢。因此,老年人饮食不宜过饱,食后可摩腹、缓行以助消化。冬季饮食切忌粘硬、生冷食物,此类食物属阴,易伤脾胃之阳,如肾阳虚者,常易造成中气下陷、形寒肢冷、下痢清谷等病症。
冬季饮食调养有三宜:一宜粥糜,古代养生家多提倡深冬晨起喝些热粥。《饮膳正要》中认为冬季宜服羊肉粥,以温补阳气。如若在粳米粥中加点红枣、赤豆可使人觉周身温暖,精力倍增。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,腊月初八吃“腊八粥”,腊月二十五吃“八宝粥”的习惯。冬日宜食养心除烦的麦片粥,消食化痰的萝卜粥,补肺益胃的山药粥,养阴固精的核桃粥,健脾阳痿的茯苓粥,益气养阴的大枣粥,调中开胃的玉米粥,滋补肝肾的红薯粥等。二宜温热之品,以取阳生阴长之义。如宜吃牛羊肉、狗肉、桂圆肉、枣、蛋、山药、猪血、糯米、韭菜等。体肥胖者忌肥甘温热厚味。三宜坚果之品,冬日多吃点核桃、板栗、松子、花生、葵花子、芝麻、黑豆、黑米等。
冬季,偏于阳虚的食补以羊、鸡肉等温热品为宜。偏于气阴不足的人以鸭肉、鹅肉为好。患有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者,饮食要注意“低盐、低糖、低脂肪、低胆固醇、高蛋白、高维生素”的原则,近年来国内外专家证实,多吃鱼,适当吃茶油、玉米油、米糠油、黑木耳等,是抗动脉硬化、消除过氧化脂质、延年益寿的重要措施。
三、起居保健。
冬季,起居保健是要使人能够适应气候特点,强身以抗寒,无病无痛,平安地度过冬天。冬季是“阴盛阳藏”的季节,此时,气温下降,天气寒冷。人体要适应冬令气候,是阳气闭藏。寒是冬季主气,为肾所主。冬季起居养生重在保暖御寒,补肾护阳,要注意防止冻伤。衣着过少过薄,室温过低,既耗阳气,又易患感冒患病。《黄帝内经》里指出:“早卧晚起,以待日光。”意思是,冬天要早睡、晚起,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为益(尤其对于老人而言)。冬季起居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:首先,穿衣要讲“衣服气候”,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℃~33℃,这种理想的“衣服气候”,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。其次,要注重双脚的保暖。由于脚离心脏最远,血液供应少且慢,因此脚的皮温最低。中医认为,足部受寒,势必影响内脏,可引致腹泻、月经不调、阳痿、腰腿痛等病症。其三,冬季定时开窗换气有利于身体健康。其四,蒙头睡觉不可取。冬天蒙头睡觉极宜造成缺氧而致胸闷气短。其五,夜间忌憋尿。由于冬夜较长,长时间憋尿,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引起膀胱炎、尿道炎等。其六,勤晒被。
四、锻炼强身。
俗话说:“冬天动一动,少生一场病;冬天懒一懒,多喝药一碗。”人们在冬天多关在室内,动得少了,食欲也增加,结果长出了一身赘肉,而活力大为降低。事实证明,冬季多参与室外活动,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,可使心脏跳动加快,呼吸加深,体内新陈代谢加强,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,有益健康。鉴于大气污染的存在,早锻炼是不适宜的。人体的许多疾病都与季节和天气变化有关。在严冬由于气温下降,冷空气夹着病菌进入人体的呼吸道,可导致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。冬季因气候寒冷,人体各器官系统保护性收缩,关节活动范围减小,再加上外界空气湿度较小,所以使人感到身体发僵,不易舒展。在冬季进行健身锻炼时,先要通过慢跑、徒手操的少量练习,使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后,再投身到健身运动中。另外在进行健身运动时,衣服厚薄要适宜。开始要多穿些衣物,穿着衣物要轻软,不能过紧,热身后,就要脱去一些厚衣服。锻炼后,如果出汗多应当把汗及时擦干,换去湿汗的运动服装,同时穿衣戴帽,防止热量散失。
冬季健身要提高锻炼的强度和力度,增加动作的组数和次数,同时增加有氧锻炼的内容,相应延长锻炼时间,消耗体脂,防止脂肪过多堆积。另外,要注意锻炼间隙要适当短一些,尤其在室外应避免长时间站立于冷空气中。所以宜选缓慢柔和、肌肉能协调放松、全身能得到活动的项目,如慢跑、散步、气功、广播操、太极拳等。冬季室内锻炼的项目有气功、按摩、太极拳、健身操等。
编辑:黄永康